首页  部门职责  机构设置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支部风采  先进人物  相关文件  理论学习  党建规章  思想火花  资料下载 
理论学习
    科大首页
    科大新闻
    校园风光
    邮件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学习>>正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09-04-28 16:05 机关党委    (点击: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教务处、评建办公室、高教研究所联合调研组

    2009年4月

    人才培养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是检验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标。从2005年6月开始,学校围绕本科教学评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管理,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学校的面貌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最终喜获评估优秀结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肯定成绩,不能回避问题,结合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运用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总结,对于巩固评建成果,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研活动概况

    根据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宋书中副校长牵头成立了由教务处、评建办公室和高教研究所有关人员组成的联合调研小组,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评建成果,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鲜明主题,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

    整个调研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中心,以“认真总结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巩固评建成果,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建立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为重点,“问计于民”,采用走访教学单位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很大的收获。调研组起草了调研提纲,先后走访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医学院和农学院4个学院,召开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代表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4个座谈会。参加单位和个人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充分肯定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特别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评建过程,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调研活动基本情况见下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概况表

    调研方式调研对象调研组成员

    学院(部门)参加人员

    走访经济与管理学院

    医学院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授、博士、青年教师代表;学生管理人员代表等宋书中 苏 澎 刘春锋 王红乾 王淑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农学院宋书中 颉潭成 仝克勤 陈 跃 程荣超

    座谈会机电学院、车动学院、理学院、建工学院、外语学院、医工学院、动科学院19名教师代表宋书中 苏 澎 刘春锋

    王红乾 王淑敏

    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团委、现代教育中心、高教所部门负责人

    有关学院8个学院16名学生代表宋书中 颉潭成 仝克勤

    陈 跃 程荣超

    有关学院15名教学院长、教学秘书和教务员

    二、教学工作的客观总结

    1.肯定成绩,直陈意见

    (1)学校借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建设的大好契机,大力倡导和鼓励开展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学院和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建设氛围,各类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势必对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目前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4门、校级精品课程50门;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校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5人;省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6个;尤其是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实现了零的突破,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校级特色专业5个。

    (2)实践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精神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完成了本科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项目的编制,构建了“四层次、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了24个校内实习基地和20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技能训练条件;理顺体制,加强建设,组建了3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力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达到86.87%;搭建平台,完善制度,建立了有序的实验室开放机制;实施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近三年共计立项400余项,投入经费近100万元;积极组织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学生共获得三等奖以上奖120项,成绩显著。

    (3)本科教学评估促进了学校、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而且如经济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等,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结合各自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细则,更加符合学院、学科的特点,教学工作普遍得到加强。大家一致表示,我校的各个教学管理环节的规范化要求应继续坚持下去,并不断改革,使其更加科学化。

    (4)教学资料的规范化建设得到肯定,坚持做好教学资料归档工作是大家的共识。但就归档教学资料的保存时限等具体问题,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制定更加细致、完善的措施和办法。

    (5)青年教师培养得到普遍重视,提高激励青年教师成长,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诸多措施,如青年教师讲课大赛、观摩教学、精彩一课等得到坚持。但是,青年教师培养方面,需要制定一个学校层面的整体的、系统的具有较强指导性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以利于更好地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要引入竞争和淘汰并重机制,倡导青年教师下实验室和到企业兼职,提高实践能力,同时重视实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学督导与学生评教得到充分肯定和坚持。但是,如何提高教学督导与学生评教的信度与效度,真正发挥教学督导与学生评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还需要认真研究和改进。

    (7)普遍重视教改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潜心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深入研讨教学规律,着力培育新的教改成果,力争在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特色专业和教研成果等方面取得突破。但是,教研活动有所放松,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优化,加大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预测性研究;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专业设置应协调发展,应考虑医学专业的发展和专业管理的合理化。

    2.主动探索,巩固成果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如农学院,定期组织教职员工系统学习校、院有关教学管理文件,培养更多懂教学、懂管理、会服务的明白人和探索者,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2)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双语教学为探索路径,大胆改革经济、管理教学改革,成立英语口语教学小组,下力气提高经济与管理人才的英语口语的应用能力,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3)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经济与管理学院,大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实行订单式培养,结合大学生“挑战杯”、SRTP科技创新支持计划等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探索有效途径,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如经济与管理学院,提出教师末位停课制,对学生评教连续两次进入后三名的教师,实行停课一年、参加培训的制度,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奖评审制度相结合,引入奖惩机制,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

    (5)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努力巩固和扩大评建成果,根据学院实际,科学制定专业建设规划,狠抓影响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在继续办好传统优势专业的同时,加大新专业建设力度,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创新思考,改进工作

    (1)如何处理好教学、科研的关系这是个问题。现行学校的人事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对教学的刚性要求少,对科研的刚性要求多,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严重倾向,事实上科研也没搞出什么像样的、有影响的成果,而教学确实大大地受到影响,何谈什么“中心地位”。

    (2)如何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值得重视。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子系统优化统一,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思考、去研究,刻不容缓。对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有关职能部门、一线教师等反应强烈。比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探索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融合,理论课程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设置;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各类实习实训基地;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开设人文讲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等,需要进一步深化,提高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真正落实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使学生受益。

    (3)如何按照学科、专业的差异,增强管理弹性需要高度关注。我们学校是一个多科性大学,如何按照学院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赋予其一定的灵活性,调动校、院两个积极性,营造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氛围,这方面需要扎扎实实去研究、去解决。凡事总有两面,上面的积极性高了,就抑制了下面的积极性;整齐划一的多了,生动有效的就少了,不能不引起重视。比如医学教学管理体制,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需要研究个性化的教学体制、学生管理体制等。

    (4)如何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现实问题。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实践者,必须输送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参加劳动实践,凸显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有必要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引入培养计划,开设就业指导课、科学择业课,加强理论学习、实习实训、良好学风的培养与就业的一体化建设,将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这方面需要做很多工作。

    (5)学校的经费投入是一个老问题、大问题。因为资金问题,造峰与填谷的矛盾,人才引进与内部培养的合理考虑,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及其相互协调,教学设施的投入,大班教学的无奈,实验条件的改善,学生实习实训的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经费紧张,如何处理好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的关系;二是资金有限,如何处理好经费投入与使用效益的关系;三是欠账太多,如何处理好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等等。

    三、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思考

    1.积极巩固评建成果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既有硬件指标也有软件指标,对办学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对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教学工作总体思路、学风和办学特色等方面也提出要求,体现在三个符合度上:即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及学校实际条件的符合程度,学校实际教学工作条件与实现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学校自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这些应当成为我们衡量和检测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尺度。

    巩固评建成果就是要使学校在新的平台上运行,真正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就是要对评建中形成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教学工作的思路、办学基本条件建设以及形成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行巩固。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巩固评建成果:一是形成思想观念的成果加以巩固,就是将评建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进一步强化,如现代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等,这些观念影响着今后的教育教学;二是形成制度的成果加以巩固,特别是将本科教学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转化成制度层面上的成果,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如课堂教学、试卷要求、论文要求、资料归档要求,课堂教学管理、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等,这样可以使评估的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三是形成校园文化的成果加以巩固,包括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精神面貌,从而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如在评建过程中以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历史的基础设置建设,这些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使人们始终感受到大学的氛围。

    2.更加重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怎样要求都不为过,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摆在每一所高校面前需要认真对待并给与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更加重视教育质量,首先要解决五个方面的“不够适应”:一是思想观念上不够适应,“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意识在并没有牢牢地确立下来,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二是办学条件不够适应,教学设施、教学资源和生活设施相对不足,不能满足规模扩大后教育教学的要求,比如生均教学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册数不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三是管理体制机制不够适应,教学、管理、服务的理念和手段相对滞后;四是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水平不够适应,高学历、复合型教师相对紧缺,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不够适应,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学风建设有待加强,等等。更加重视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点在于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掩饰自己的矛盾和问题,只有承认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3.着力拓展学生参与质量保障的概念框架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于高校来讲,就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之下着力拓展学生参与质量保障的概念框架,使学生能够全面、充分、生动、有效地参与教育质量保障,就是要把传统的“学生评价教师”或“学生评估教学”的概念提升为“学生参与质量保障”,彻底改变目前自上而下、由外及内的质量保障观,代之以“以质量为内核、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保障观。学生参与教育质量保障,可以从多方面切入:除了各种类型的学生评教外,学生参与校内有关学校未来发展、教育质量、学生事务、学习环境和学生服务等方面的决策程序,参与课程规划、设置及评价,参与学习成果的反馈及就读经验的调查等。除了参与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学生还可以参与外部质量保障,直接参加外部评估小组的工作。根据学生参与质量保障的这种全新愿景,可以从目标建构、过程参与和结果共商三方面着手推进系统性的变革。其中,目标建构是落实评估的发展性目标的首要前提,过程参与式提高评估有效性的主要手段,结果共商是评估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当今中国的大学,负担不轻: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辐射。忙活半天,反而把大学的本质、大学的根本使命忘却了。究竟什么是衡量一所大学质量的标准?综观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学的功能因为不同时代的要求而有所拓展,但是大学的核心功能——人才培养始终没有变。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大学是因为培养人才而存在的。

    就高校内部来讲,需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应该将“以教学为中心”的概念,拓宽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这样更有利于增强高校师生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调动高校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有利于集中学校资源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我们通常讲领导重视教学、教师投入教学、科研支持教学、管理围绕教学、后勤服务教学、经费保障教学,仅仅这样思考问题,思路还不够开阔,站的还不够高,看的还不够远,只有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才可能真正得到重视,学校教育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才能真正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科研队伍、实验人员队伍、学校管理队伍、后勤服务队伍等才能统筹建设,才能真正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可能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生动活泼的发展与成才的环境,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在学习、研究与实践中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大批志存高远、科学定位、科学规划、科学择业、科学奋斗、和谐发展,具有主体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潜能的,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5.重视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以尊重个体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个性化教育,即以学生为本。要统筹校内外资源,不断深化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管理体制改革,为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提供保障。应继续倡导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到一定高度,并落实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教学环节;切实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为搞好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尽快改变实践教学队伍数量不足层次较低的局面;完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融社会实践于课程教学、融研究于实验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设置创新学分,构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切实发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作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6.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全党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而团结奋斗,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就高等教育而言,一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二是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师生头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事,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着眼于人,而培养大量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自觉发展、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观念,具有科学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并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素质人才,更具目的性、长远性、根本性和战略性。因此,要着眼于当代大学生未来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网络教育等有效途径,围绕科学成才教育和科学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等主要内容,立足于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两个提高,面对全体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确立发展的宗旨和原则,选择发展的目标和途径,评价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把握发展的战略与道路,增强发展的信心和信念,提高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使科学发展观成为一种精神内核,一种实践动力,一种基本品格,一种永恒追求,融入青年学生的意识深层并内化为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培养大量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等教育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实践。

    7.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

    要从解放思想入手,把人才培养纳入创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遵照开放办学、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念,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精心构建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利用地域优势,参与“洛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理清家底,精细规划,在各个层面上与企业实行互惠双赢的全面合作。同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途径,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水平,形成教学单位和管理部门的自觉行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闭窗口